首页> 资讯> 详情

世界聚焦:清代剧作家李芳桂

2023-04-08 17:43:18 来源:渭南日报


(相关资料图)

李芳桂 (1748 年~1810年),字林一,号秋岩,又号鹫峰。清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蔺店李十三村人。十九岁时考取生员(秀才),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考中举人,此后以教书为业。嘉庆元年(1796年),进京考进士,未中。隔了一年,任陕西洋县儒学教谕,在儒署写一联,描写自己的处境:  “纵口腹之欲,割豆腐四两——带筐  发雷霆之怒,瞪门斗(杂役)一眼——隔窗”  嘉庆四年(1799年),他已五十二岁,又进京考进士,被主考官纪昀批为“拟录六十四名”,最后仍未录取。只“截取皋兰知县”(截取——清制,会试三科未中,由本省督抚给咨赴吏部候选,称为“截取”)。但李芳桂经历科场失意,已无意候官,遂弃绝仕途,回乡教书。从此,他不与达官贵人诗词酬和,白天与村民为伍,为教书忙碌,夜晚集中心思才力,进行皮影戏剧本创作。  在《玉燕钗》剧中,他抒发出推翻清廷统治的激愤心情:“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在《白玉钿》剧中,李芳桂借李清晏与尚飞琼口骂和尚辇真,一直骂到皇帝和宰相。李芳桂晚年,家境艰难(独生子死,儿媳改嫁,留下孙子),精神负担沉重,须发一夜之间全部变白。当时,湖北白莲教农民起义势力壮大,波及陕西。民间传说:皮影戏的皮人,化作神兵天将,帮助起义军灭清。于是,嘉庆帝认为皮影戏是“悬灯匪”,诏令剿灭。清兵所到之处,对皮影戏艺人抄家杀戮。但李芳桂“血海王条全不怕”,仍然顽强地坚持创作,并把反清思想融入剧中。在当地老百姓的保护下,李芳桂的剧作和皮影戏得到生存和发展。他的名作《春秋配》,在北京上演后,相继以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四川梆子、京剧形式演出。四川的艺人还把《春秋配》列为川剧的四大传统古典名剧之首。长江以南的汉剧、湘剧、弋阳腔、粤剧也把《春秋配》中的《捡柴》《赠银》《夜遁》《折梅砸涧》等折子戏,作为保留剧目,历演不衰。  嘉 庆 十五 年 (1810年),夏末秋初,皇帝派出专使,宣旨捉拿李芳桂进京。宫监宣谕使带领人役,进入渭南县境,声势煊赫。李芳桂正在家中推磨,闻讯之后,惊累交加而吐血,翻墙逃走,死于二十里外荒草中。  李芳桂著有碗碗腔皮影戏传奇剧《春秋配》《火炎(焰)驹》《紫霞宫》《香莲珮》《如意簪》《万福莲》《玉燕钗》《白玉钿》八大本戏,还有《玄玄锄谷》《四岔捎书》两个折子戏。人们习惯上统称“李十三的十大本”。其中《火炎(焰)驹》,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影响很大。  李芳桂的剧作情节曲折离奇,语言流畅生动,结构严密,故事精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

上一篇:亲爱的孩子,你在哪里?孙卓被拐案现场:寻亲家庭的悲哀和无奈|天天速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