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 是怎么火起来的?这篇文章带你「读懂」Notion 的过去
编注:本文为《NotionAllinOne:搭建高能效率系统》栏目的试读文章,全
▍前言
本文是我的《Notion All in One》栏目的第一篇文章,但其实早在栏目立项之前,这个选题就已盘桓心中,不写不快。不过即便是准备充分,依然修修改改花去将近一整月的时间。Notion 的体量之大,实在远超我的预估。所以本文如果有任何错漏之处,还请不吝留言指正。
(相关资料图)
之所以如此执着于书写看似与栏目无关的内容,是因为我相信只有看清楚一款产品从何而来,才有可能知道它将向何处去。对它的理念评估、功能拆解、或者是现状分析,才能更贴近 Notion 真正的目的、理念、目标,或者是任何可以归结为「初心」的关键词。
所以在你对 Notion 抱有过多的期待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 Notion 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和使命诞生于这个世界的。它的信念和愿景,能让你超越时间的尺度去判断,这一款软件到底值不值得让你为之付出精力与金钱去研究和使用它。
所以本文将尝试粗浅地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Notion 过去 10 年都做了什么,它是怎么火起来的?
Notion 2023 功能简评,10 年后的 Notion 能让你做什么?
未来的 Notion 有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
另外本文还将勾勒关于 Notion 的三个愿景:
摆脱软件孤岛现状
在后 Office 时代创建更高效的协作工具
设计和创造能够增强人类智力的工具
这三个愿景能否真的实现,看到最后我相信你一定会有答案。
▍Notion 的终极目标
1987 年,Notion 的创始人 Ivan Zhao 出生于中国,而后举家移民到了加拿大。他自幼便接触和学习了中国水彩与编程知识,并在大学主修认知科学,这一切在多年以后都成为了 Notion 的完美铺垫。
他向很多人讲述过他的梦想,但始终很少人能理解「让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工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这是一个远比常人所理解的 「Notion 是一款在线笔记软件」更高、更远的概念。
不同于人人都可以习得的钻木取火,代码编程已经是当今创造(塑造)世界的一种最重要的工具,但将近 80 亿人口中会编程的屈指可数,能创建应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于是为了实现各种需求,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应用(App)之间来回切换,那种麻烦的感觉就好像,你不得不把卧室与厕所分散在不同街区的房子里一样。
大多时候我们只能迁就自己的问题,手上的工具能用就用,有就不错了。
所以 Notion 的出现如何能改变这一局面?
别的产品更像是让你拎包入住的出租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条条框框(字面意思)的限制下,循规蹈矩地使用。但 Notion 的模块化功能组件将赋予每个人为自己量身定制工具的能力,就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搭建出一座独属于自己的数字城堡。
但你不必担心一切都需从零开始,须知乐高也是有发动机这种复杂的高度集成化组件,Notion 的模块化也是如此。而它现在开箱即用的「在线文字编辑器」,其实只是它所有可创造的工具类型中,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基础形态之一。
本套栏目将会带着你,一点一点地挖掘出 Notion 所有功能组件的潜力,并真正为你所用。
Notion 的浪漫在于,它的目标既简单又伟大:在Alan Kay、Douglas Engelbart以及Ted Nelson这三个先驱的理念指导下,Ivan Zhao 希望创造一个能够增强人类智力、创造力与生产力、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那些极具复杂性问题的工具。
我认为 Notion 在这条路上几乎已经行进过半,与它所挑战的 Office 并列「伟大」并非遥不可及。
所以为了更好地回答「Ivan Zhao 将如何实现他的远大目标」这个问题,我将本文分为 3 个大章节来展开,分别对应着Notion 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 3 个产品发展阶段。我会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核心目标、以及这些目标背后都映衬了 Ivan Zhao 的哪些思考。
借用 Alan Kay 的一句话: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 Ivan Zhao 或许是这一名言的最佳践行者。
▍故事开端 | 学生时代就埋下的种子
可以译为「概念、想法、突发的奇想」的 Notion 并不是某种在机缘巧合下、妙手偶得的灵感,因为从学生时代起 Ivan Zhao 就在思考,如何能让「应用工具」具备像铅笔与纸张一样的简单特性,但其创造力与灵活性却能通过写作这一行为,上升到几乎无限的高度。
乐高积木是一种近似的参照,Minecraft 的方块也是如此。
提出了「所有演示之母」的人机交互先驱 Douglas Engelbart(1925-2013) ,在 1962 年著下了《增强人类智力》这篇论文 ,它是启发 Ivan Zhao 产生这些思考的核心原因。
这篇 60 年前的论文直到今天依然极具先锋思想,它的三个核心观点是 Notion 未来构筑产品哲学的坚实地基:
通过设计工具和方法,可以提高个体的智力水平。
通过组合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信息。
通过创建具有共识的知识系统,可以提高团队效能,并增强人类整体的智力水平。
这不正是模块化的 Notion 正在做的事吗?
与此同时,计算机已经让普通人能轻易做到,即使是百年前最聪明的人类也无法做到的事,无数前人的智慧结晶(如计算机)让普通个体也能轻易放大自己的想象力(Alan Kay, 1940-至今)。
而超文本链接则让我们的思想能不囿于文本载体的限制,然后以更多的视角去创造和浏览多种结构的内容。(Ted Nelson, 1937-至今)
我相信只要你对今日的 Notion 稍有了解,你都能立即察觉,这 10 年来 Notion 从根茎到枝叶的每一个功能,几乎都能找到这三个伟人的理念投影。
Doug Engelbart:增强人类智力 → Notion 以组合区块的方式来创造工具;
Alan Kay:个体以集群的智慧为基础来放大自己的想象力 →Notion 的社区资源、模板与教程;
Ted Nelson:超文本链接→ Notion 的超链接、块链接、同步块、以及多视图的数据库。
而 Ivan Zhao 大学时期的艺术家朋友,则是让这棵大树的种子得以更快发芽的催化剂。
彼时当 Ivan Zhao 为他的朋友陆续搭建了几个展示作品的网站后,他意识到,「建站」这个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还极为小众的行为,到如今即便已经逐渐盛行,依然必须依仗极小一部分人(如程序员)的能力才能做到。
所以当时 Ivan Zhao 的直接动力就是:「我想开发出一款世界上最好用的建站工具,让我的朋友可以自由使用」
艺术家与程序员,在多数情况下都会是相距甚远的两个群体。
可如果画家自己就能搭建在线画廊,音乐家自己就能搭建在线曲库,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当每个人都能无需任何代码,可以用简单的方式为自己的需求创造属于自己的工具,人类世界存在的那些复杂问题,是否就能获得更好的解决方式?
这三个来自思想先驱的高维度启蒙理念,与一个催生行动力的直接诱因,就是使得初代的 Notion 被开发成为一款模块化的建站工具的缘由。
不论 Notion 今天的功能和用法衍生至哪种形态,你始终可以窥见 Ivan Zhao 开发 Notion 的初衷。只是对当时初出茅庐的 Ivan Zhao 来说,高远的志向总会伴随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创业的代价有时候会相当惨重。
▍遭遇挫折 | 错误预估的市场需求
大学毕业后,Ivan Zhao 并没有立刻投入到创业之中,而是先在旧金山的一家文件共享初创公司实习了一年。在这之后,他遇到了同样对「大众化编程」感兴趣的 Simon Last,Notion 便是两人携手创立的项目。
2013 年,在两人的联手开发之下,Notion 的第一个Demo诞生了。我们可以看到 10 年前的 Notion 尽管略显简陋,但依然能从中找到非常多的产品功能原型,包括但不限于:
可分栏排版的块状编辑器
可双向同步的 Block 和 Page (今天的 Synced Block)
可通过不同 Block 的组合来搭建的数据库原型(今天的 Database)
作为建站工具与个人博客发布页的产品雏形
但 Ivan Zhao 和 Simon 对于用户需求的错误预估,很快就烧光了辛苦筹集而来的 200 万美元天使投资,这让整个公司陷入了几乎破产的境地。
原因在于,Notion 初始的建站定位和产品理念,就注定了它的功能必须以模块化的形式来实现,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所以我们在 Demo 中看到了「页面」「图表」「计数」,以及「图片」和「文字」等基础功能被封装在一个个模块(Block)中,你需要从侧边栏中将这些模块拖入到页面内,才能让它们互相组合并发挥效用。
作为开发者自然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模块来搭建产品,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做出的 Notion 更像是个一锅乱炖的容器。
它给了你一包打乱了的乐高积木,所以你必须先费尽心力地辨认和学习都有哪些积木块,并为这些积木块进行分类,然后你才能开始尝试搭建属于自己的城堡。
这种蜿蜒的路径。哪怕是程序员也没有耐心从头学习,更遑论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普通用户,在入门这一能力之前就会被劝退。
Notion 的投资人在 Demo 失败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失望情绪——「它甚至不像是一款真正的产品」,而 Ivan Zhao 在多年后的各种采访中也坦诚地反思:我们过于关注我们想带给这个世界的东西,却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真正希望从我们这里获得的东西。
▍京都重构 | 置之死地而后生
Notion Demo 的失败给这个团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为了节省员工开支以及生活成本, Ivan Zhao 和 Simon 不得不裁掉其他的成员,然后从旧金山搬到了日本京都,将拯救 Notion 的最后希望寄托在两个人每天将近 18 个小时的产品重构生活中。
尽管两人都不会日语,但足不出户的编程生活也不曾因语言不通而有过任何困扰。
这一次他们决定彻底抛弃 Notion 所有错误的历史包袱,最先被放弃的就是用来构建产品的 Web Componets ,频繁崩溃的技术栈使得 Notion 走得跌跌撞撞,但这一次他们将使用 React 和 Redux 来构建他们的全新产品。
他们想让 Notion 存在于每个人的手机、电脑和网页之中,但建站这一需求显然不足以挤进任何人的日常需求清单内。所以有哪些事情是每个人一打开电脑就会做的呢?Ivan Zhao 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个楔子才能插入这个已经略显拥挤的市场。
必须先占领用户更加高频的使用场景,才能有机会更进一步地向世界陈述他的梦想。毫无疑问,文档编辑、个人笔记、项目管理、以及团队之间的文档共享是相当高频、且高度关联的几项需求,但这些需求却被分散在不同的产品之中。
彼时专注个人笔记的 Evernote 如日中天,Asana 的任务管理独占一方市场,而企业端的知识库则以 Confluence 为代表,所以 Notion 旗帜鲜明亮出了自己的野心——我们将用一款产品来替代他们所有,All in one 的口号第一次喊得如此响亮。
至此,Notion 这款产品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历史性的转折——从开发一款模块化的建站工具,转变为开发一款 all in one 的文字编辑器,这是重构阶段的最核心目标。
▍Notion 0.5 | 构建最小可行产品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Notion 重构的最大挑战首先是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然后构建一个实时的、能优雅处理多人编辑冲突、并且可以在所有浏览器上使用的文字编辑器。
而 Ivan Zhao 年幼时接触的中国水彩技艺,以及大学时期所受到的艺术家朋友的氛围熏陶,则培育出了 Notion 绝佳的设计美感,其简洁优雅的样貌注定会在未来给所有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5 年 9 月,Notion 的 EA (先行测试)版本在 Product Hunt 上正式亮相,这一次 Notion 在宣传标题上虽然简单务实,但主题清晰且极具吸引力:一款富有表现力和协作性的文档编辑器(An expressive and collaborative document editor)。
显然他们现在已经学会了凡事都应循序渐进,太大的口号在有把握之前要先藏起来,这次要做的东西大家都能看得懂:一个简单优雅的文字编辑器。
在它的 Early Access 网页上,我们看到了 ToDo、看板、代码块、附件、协作评论、甚至还有视频会议等功能雏形。与最初的 Demo 相比,它更直观、更易用、也组织得更有条理。
并且最重要的是,「文字编辑器」这个概念理解起来,远比「建站工具」要更亲民、更有画面感。
可以说在 Notion 之前,似乎没有什么笔记产品具备如此丰富的模块化特性。也没有哪一款产品能如此流畅地组织文档结构,轻易地构建杂志一般的排版效果,这对同期的 Evernote 来说几乎是降维打击。
Notion 以此获得了几乎所有种子用户的一致好评,在当天的 Product Hunt 排行榜上获得了前三的票数。
通过密集的用户反馈, Notion 成功验证了0.5 重构版本的最小可行性,这是 Ivan Zhao 实现他梦想的第一步。
他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都藏在了文本输入框的背后,并且为了能把更远大的梦想讲给大家听,Notion 团队并未沉浸在喜悦之中,很快就进入了 1.0 正式版的开发进程中。
▍Notion 1.0 | 惊艳亮相,挑战 Office 的征程正式开始
一年之后(2016 年 8 月) Noiton 带着 1.0 正式版回到了 Product Hunt,并直接开启了它持续数月的屠榜时间,甚至获得了 2016 年度 Product Hunt 最佳桌面端产品的提名。
从濒临破产到攀升榜首,Notion 的「逆袭」事迹非常值得让人回味。
重构成一款文字编辑器, 1.0 的 Notion 做对了什么?
1.0 的 Notion 并没有塞入太多杂乱的功能模块,它的核心目标是将实时协作文档、类似 wiki 的文档组织方式,以及轻量级任务管理整合到一起,然后让这个工具可以一站式地解决个人与团队几乎所有的文档创作与协作层面的需求。
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以下 3 个关键的功能要点:
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在 Notion 中,各种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一个个的区块(Block),包括「页面」本身。这些区块被收纳进了 Noiton 的命令菜单/里,不会因为内嵌繁多的功能给到你压力,只要在你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再调用出来即可。
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持整个页面的整洁(与 Word 复杂排列的菜单栏相比),又能非常灵活地在后期更新中新增更多的区块类型。
不过以上描述只是斜杠命令的表象,其背后隐藏着 Notion 一整套非常系统且非常易用的交互逻辑。
Notion 的 UX 分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课题,我并无更多余力加以论证,所以此处我只列出两个我认为对新用户来说最重要的特点:最简的功能拆分与一致的交互体验。
最简的功能:从标题层级到文字颜色,从图片嵌入到网页书签,Notion 将所有的功能区块拆分到最小程度,这使得它的每个功能按键都清晰直观,无需任何辨认和学习的成本。
一致的交互:所有功能的嵌入都通过「唤出菜单 - 找到功能 - 嵌入功能」的操作逻辑来使用,只要你学会嵌入文本,你就能学会嵌入一切东西。
所有功能的编辑都通过点击或选中的方式来进行,只要你学会更改字体颜色,你就能学会编辑文字的所有功能。
对于一款笔记软件来说,「如何快速写入」与「如何便捷编辑」往往是对新手来说最为困难的两件事,但 Notion 却以极低的成本、顺滑的学习路径,让每个新用户都能在极短时间内学会使用它。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我们的确可以将 1.0 的 Notion 评价为一款「足够简单」的文字编辑器。相比 Markdown,它无需学习任何标记符号;相比 Word,它更不会迷失在繁杂的功能菜单中不知所措。
灵活、优雅、好看、简单、这四个关键词我认为是非常感性,但又非常准确的评价。
Notion 编辑器的灵活构建在它的分栏模式上,它是 Notion 未来一切高级用法的基础之一,它可以让你的 Notion 实现极其灵活的排版效果。如果你写的是文章,它可以像杂志;如果你建的是博客,它可以像门户网站。
分栏排版技巧是进阶 Notion 高级用法的必要部分,后期构建 Dashboard 时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不过日常的文章排版通常都不必如此复杂,Notion 一样也可以用得很简单。
你可以将 Notion 的页面想象成一面极简的白墙,将你要写的文档想象成一本书,通过简单地左右分栏排版就可以构造不同规格、不同结构的「书柜」,以此让你的文档结构更有条理。
与之相比,同期的 Evernote 依然是传统的从上至下的书写模式,而 OneNote 则由于其可随意挪移的笔记排版方式,使得用户在编辑时,缺失了 Notion 那种固定分栏所带来的秩序感,很容易让笔记内容在页面内乱成一团,至少这是我个人放弃 OneNote 的最大原因。
这个时期的 Notion 任务管理(在上线数据库之前),是由简易的分栏结构与更大的标题组合而成的看板,通过块的拖动就能快速地调整特定任务的流程或状态,这是一种相比列表式的任务清单、或者 Checkbox 更高效的任务管理方式。
并且在 Notion 中,由于「页面」也是 Block 的一种,所以你可以将「文档」像任务一样随意拖动,非常便利。对于相当一部分的用户来说,Trello 的那些高级用法都不是必须的,Notion 所能实现的 kanban 效果已经绰绰有余。
Ivan Zhao 此时对 Notion 已有相当的自信,他认为十年内所有的软件公司都有可能将 Notion 视为竞争对手,因为 Notion 手握创造任何工具的能力,也有集成任何工具到 Notion 之中的开放性。
他非常清楚,Notion 真正想做的事情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Notion 2.0 | 用数据库敲开 100 亿美金估值的大门
2018 年 3 月,Notion 发布了 2.0 版本,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将会是前后十年内 Notion 最重大的更新。这次引入的数据库(Database)让 Notion 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使其真正具备了创造「应用工具」的能力。
不过请不要担心太强大的功能会挤占你的大脑,2.0 完全构建在 1.0 的基础之上,只要你不使用/database 的命令,Notion 依然是一款纯粹、简单的文字编辑器。
数据库形似表格,每一行是一条数据,每一列是一个字段,每个字段都可以设置不同的属性(你可以先粗浅地将字段属性理解为打标签),然后用这些字段来对表格进行筛选或排序的操作。
我们以学校和班级来举例。假设下图是一个用于管理全校师生的 Notion 数据库,每一行都是一个班级,每个班级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存在相同的字段属性,例如班级人数、语文老师、数据老师等:
到这一步为止,传统的表格都可以实现一样的效果:
但 Notion 数据库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每一条数据,都可以展开为一页独立的页面。所以你也可以这么认为:数据库是将不同的页面进行打包封装的一种方式。
不过此处我们仅仅是简单介绍一下 Notion 数据库的基本认知,在后续的栏目中我们还会详细介绍和学习,数据库从入门到进阶的所有操作。
一个应用(App)就像一个橱窗,它背后的储藏室是为其提供内容和进行资源中转的地方。橱窗展示的物品需要从储藏室中取出,使用后再归还回去。如果没有储藏室提供内容,橱窗将变得空荡无物。如果没有储藏室存储内容,橱窗就会立刻被填满杂物。
数据库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成为你所搭建的应用的「数据储藏室」。
1.0 版本的 Notion 很好地完成了「成为一个漂亮的橱窗展示柜」的使命,它让你的内容能够在所有的浏览器上自由呈现,并且这个橱窗的结构还足够灵活,因为所有的功能都是模块化的,而分栏模式让这些模块可以在笔记页面内自由摆放。
从创建应用的角度来看,Notion 1.0 的文字编辑器就像是一个灵活的用户图形界面编辑器。
而 Notion 2.0 上线的数据库,则为这个橱窗构建了一个简单易用、却能容纳几乎所有数据类型的储藏室。
最基础的表格数据库就像储藏室里的货架一样,它让笔记和数据变得可控、也更方便管理。
数据库的不同视图(Table、List、Kanban、Calendar、Gallery、Timeline)则提供了不同的数据观察视角、以及更灵活的与数据进行交互的能力。
如果 Table 是货架,List 就是进货清单、Gallery 就是商品海报墙,Calendar 就是进货时间表、Kanban 是分类促销的捆绑套装、Timeline 则是节日促销时的分工排期表。
如此一来,一个可以用多种方式与人交互的「小商店 App」就建成了。转换一下思路,这个商店也可以是报刊亭、在线画廊、任务管理中枢、以及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与富文本和多媒体信息进行交互的工具类型,它们都能通过数据库来实现。
所以从 2.0 开始我们可以逐渐观察到,各种用户通过 Notion 的数据库搭建出了各种项目管理工具、CRM 系统、个人知识库系统、时间管理工具,或者是招聘管理系统等等。
每个模板类型几乎都可以简单替代一个,为解决该项需求而建立的 SaaS 公司,那么当 Notion 的产品价值逐渐被用户所认知,它的市场价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Notion 100 亿美金的估值,就是从这里开始建立起了牢固的地基。
不过 Notion 就像乐高一样,入门简单,精通困难。对大多数人来说,上面的描述其实更接近于一种理想状态,大部分用户在一开始还只能获得一种「只是把文档和表格放在同一个页面内使用」的感觉。
数据库的使用门槛,让一大部分人在体验到 Notion 的能力之前就先被劝退了。所以接下来Notion 做了三件事, 这让它在短短两年内获得了爆发式的用户增长速度,以及极高的用户留存度。
关于 Notion 爆发式的用户增长,我们可以先给出三个简单的结论:对标竞品快速解释了自身定位,而大使计划与模板市场则强劲地推动了用户增长的飞轮。
作为目前最优秀的社区驱动增长(CLG)的案例,其内在的增长循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数据库的出现激发了用户的创造力
模板市场使得用户的创造力得以自由分享
不同层次的创造力区分出了普通和进阶用户
进阶用户依靠分享模板获得影响力
官方支持进阶用户利用影响力进行变现
官方为进阶用户进行认证,并提供版本尝鲜等社区特权
私人营收与社区特权进一步激励进阶用户分享更多模板和经验技巧
更好的模板和教程吸引来更多的新用户
更好的模板提供了更好的新手指引,提高了用户留存度
新用户继续成长为进阶用户,然后形成良性循环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Notion 是怎么做的。
让大众认识和了解你的产品的最快方法,就是告诉他们,你可以取代他们所熟悉的谁。于是从 2019 年开始,Notion 大胆地在它的官网首页,面向广大用户贴出了它自信的邀请函:
文档创作:Notion 可以取代 Evernote 和 Google Docs
团队维基:Notion 可以取代 Confluence 和 Github Wiki
项目管理:Notion 可以取代 Trello、Asana、和 Jira
这个策略可以说相当成功,既明确地传递出了 Notion 的多功能特点,又增加了用户体验的自适应性(按需选择功能模块),在广撒网的同时还能投其所好,谁看了不夸一句海王教科书呢。
随后当有新用户被 Notion 吸引而来,它立刻就能搬出一套非常丝滑的新手登录指引(Onboarding),确保每个人都能立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几套模板,最快地感受到 Notion 所能给予的价值。
▍Notion 模板市场 | 疯狂生长的用户创造力
2019 年 4 月,Notion 上线了官方模板库,并且开始允许公开的页面被复制为模板(Duplicate),从此这些高度个性化的模板将能通过公开链接的方式,被复制到每个人自己的 Notion 笔记库内。
由上图可见,2019 年到 2020 年上半年 Notion、OneNote 以及 Evernote 在谷歌上的笔记名称+模板(template)的搜索热度处于不相上下的状态。但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Notion template 搜索热度显著上升,并逐渐与其他两款彻底拉开身位。
显然 Notion 的模板市场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公开的、庞大的「应用市场」,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那一个能解决自己特定需求的工具(模板)。
所以 Notion 模板到底能做什么,它与其他笔记的模板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传统笔记软件自带的模板(如会议记录、晨间日记等)只能通过预设标题,以及像表单一样罗列条目(以段落、列表或者表格的形式),来减少新建笔记的重复性工作。
受限于笔记软件本身,它们在交互方式、以及个性化表达上很难有所创新。
而 Notion 模板的起点,则踩在了传统笔记软件的终点上。一切以文档、或表格为基础的笔记模板,Notion 都可以轻易胜任,通常还能做得更加好看。
随着广大用户对 Notion 的探索逐渐加深, 大家开始意识到,Noiton 模板的能力远不只是做一做文档、或者填一填表格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从 Notion 的模板所使用的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大致得出以下这五类的模板(工具)类型,以及它们分别都能取代哪些产品。
我们常说,如果一个东西它看起来像鸭子,游起泳来像鸭子,吃起来也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所以当 Notion 的模板看起来像这些工具,用起来也真的像这些工具,那么我们的确可以说,Notion 的模板是真的能替代这些工具了。到这一步,Notion 具备「创造应用」的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效率软件圈内的共识。
过去的 all in one 指的是把所有类型的信息都存放在一个地方,但从 Notion 开始的 all in one ,它的层次更进一步:我不但能存储所有类型、所有来源的信息,我还能够将所有类型的工具创造在一个应用之中。
Notion 如此完美的模板和教程的社区氛围,离不开官方若即若离的支持。
2019 年 Notion 推出了与模板市场几乎同期上线的Notion Ambassador计划,从这时开始,社区中那些更有影响力的用户声音,得到了官方的进一步背书。并且 Notion 也从来不会介入到各个国家、各个社区的运营之中,他们只是让社区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
在 Notion 模板市场中,每个 KOL 都可以成为无需学习代码编程的「应用开发者」,Notion 不仅不收应用商店常见的入驻费和广告费,反而还经常以官方立场为这些「开发者」转发和站台。
Notion 创始人 Ivan Zhao 曾经转发并称赞油管博主 Marie Poulin 是「world-class expert and an exceptional teacher」,在 Notion 的官网上也经常能看到,官方将推特上的积极反馈直接嵌入到了他们的宣传页面中。
官方热情主动地放大了社区中的积极反馈,这给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随着 Notion 用户规模的扩大,这些意见领袖所积累的影响力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变现效果,光凭售卖 Notion 模板和经验技巧,油管博主Thomas Frank仅在 2022 年就获得了超过 100 万美元的营收,这比任何广告营销行为都来得有用。
通过这三件事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个构建用户增长的简单模型:
吸引用户 → 激活用户 → 放大声音 → 建立社区 → 吸引用户
吸引用户:通过宣传标语和模板用例吸引新用户使用 Notion
激活用户:通过不同模板构建优秀的登录流程,让用户最快感受产品价值
放大声音:让进阶用户为爱发电、自发产出模板和教程
建立社区:社区是衬托产品力的重要一环,极大增强用户粘性与用户信心
到这一步,Notion 的增长模型已经基本建立。
通过 1.0 发布的文字编辑器,吸引所有对个人笔记、在线文档以及办公协作有需求的新用户、或初阶用户;然后通过此次 2.0 所发布的数据库,构建出一套功能齐全、逻辑自洽的个人工具搭建平台,以此吸引那些对高阶的特定工具有需求的进阶用户,并进一步巩固 1.0 用户的留存。
接下来的开发策略就是用 API 与 AI 进一步增强它搭建应用的能力,不过更多关于 Notion AI 的详细介绍就得留到后面的栏目再具体展开了。
▍Notion 3.0 | 未来畅想
在去年 10 月的一篇采访中 Ivan Zhao 表示,Notion 现在依然处在相当早期的阶段,而它未来的目标是将成为「全球性的前端基础设施」,这似乎是对 Noiton 今后开发方向的一种提纲挈领的总结,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
粗暴地理解就是Notion 想成为下一代的 「Office」,不论是从功能实现还是从影响力覆盖上来看,对标 Office 都是一个最准确的选择,虽然彼此之间确实还不在一个量级上。
我认为任何称得上前端基础设施的工具或者平台,都必须具备以下 6 个特性:
1.0 的 Notion 作为一款跨平台的文字编辑器,在基础功能、多平台、以及易用性上做得非常好,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将 Notion 构建为自己的内容创作与信息存储平台。
2.0 的 Notion 随着数据库的发布,它的泛用性与扩展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我们开始能用数据库更好地封装原有的笔记内容,然后搭建出多种多样的个性化工具。
在朝着 3.0 迈进的这个过程中,Notion 引入了 API(2022.03.03),更加强大的接口让开发者能更方便、更主动地为 Notion 构建第三方应用;并且 Notion 又收购了日历应用 Cron 与自动化平台 Automate.io,持续不断地吸收各种第三方工具或平台到自己的斜杠命令之中。
但 Notion 的功能更新从始至终遵循着一个原则,只要你不主动唤醒,新功能几乎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斜杠命令所能带来的自由度。
老实说最近一年 Notion 的更新频率之高,真的让我的栏目创作「举步维艰」,因为只要它稍微加个小小的新功能,就能立刻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用法,一方面让我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制作栏目,另一方面又真的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 Notion 的美好所在,属实痛并快乐着。
所以在此简单盘点下过去一年(2022.06~2023.06)Notion 上线的所有主要的新功能,想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窥见其未来的更新变化趋势。
通过上面的时间表可以发现,2.0 阶段的 Notion 从未大刀阔斧地进行根本性调整,但它持续地在补强数据库和页面的各项功能细节,然后逐步为全面的自动化(Automation)打好基础,AI 在其中起到的则是全面润滑和增强整个系统的作用。
Notion 以此系统地构建出一套能够联通 Notion 内部与外部的工作流,这一切既壮大了 Notion 的功能列表,也为其后来的挑战者筑起了一道越来越高的壁垒。
所以,如果我们将 Notion 想象成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商场,那么:
Notion 原生功能是商场自营的店铺,数据库则是运营自营店铺的仓库
第三方工具是入驻到商场之中的店家,API 则是商场与商家、商家与商家、商家与顾客之间的交通要道
一个商场的繁荣运转必定是上述各种元素有机共建、互惠互利的结果
所以 Notion 将成为一个基建设施般的巨大入口,每个人先到 Notion,再从 Notion 自由地链接到其他场景,但最终还将继续回到 Notion 里,颇有一种「一切数字化办公的尽头都是 Excel」的感觉,只不过在将来的某条时间线上,Excel 或许会变成 Notion 也不一定。
今年 5 月最后一天上线的Notion Projects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疑惑,因为它看起来依然是数据库的常规模样,没有添加什么显眼的新功能,似乎只是不同数据库视图的排列组合,事实也「基本」如此,但 Notion 却异常高调地以弹窗的形式进行推荐。
我认为从这一个版本号开始,Notion 将开始扩大彰显它的庞大野心,即打造一个以 Notion 为中枢的「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超级生态系统,虽然这在过去已经是某种共识,因为类似的 Notion 项目管理模板在市场上已经非常之多,并且 Notion 能够嵌入(embed)的第三方应用早有数十个之多。
只不过,过去这种共识更多是通过社区、通过大大小小的意见领袖、通过用户之间口耳相传的「产品印象」所塑造而成的。
但这次是 Notion 官方少有的以指导性的官方口径、以弹出式的窗口宣传来强调自己「能够做团队项目管理」这件事。并且它的项目管理不是数据私有,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找到所有能够联合的强大伙伴,然后为它们提供能够尽情发挥能力的巨大舞台。
下图是 Notion 今年 6 月 1 号在Twitter上公布的生态联动版图,联动的几乎都是国际知名的重量级工具或平台,不知不觉间 Notion 从一个纯粹优雅的文本编辑器,已经成长到如今这般「雄壮」的姿态,虽然估值不一定是最高,但 Notion 一定是生态圈里最自由、可塑性最高的那一个。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上图中一个微软的Office产品都没有?就连网盘都有 Google Drive 和 Dropbox,但 Notion 本就支持链接预览(embed)的 OneDrive 并没有包含在内,属于是有点耐人寻味了,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微软 Loop 那雷声大雨点小的拉跨开局,实在令人感叹。
PS:三个月过去了,再次登录 Loop 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只能尊重祝福了。
Notion 从 2016 年集成第一个第三方工具 Slack 开始就秉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以足够开放的姿态包容第三方应用,不在「重复造轮子」这件事上浪费过多精力,所以它主动包容了第三方工具,又开放了 API 接口。
而现在,Notion 终于「图穷匕见」了,它开始更加主动地「营业」起自己海纳百川的生态系统,从过去「我能取代它们全部」的 all in one,成为了现在「我能包容它们全部」的 all in one,降低了攻击性,然后大展双臂招贤纳士。
所以借此我们该如何想象,Notion 未来将会变成什么模样?为什么 Notion 要强调它的团队项目管理能力,它以后还适不适合个人用户使用,它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会不会「忘了初心」?
Notion 从商业本质上看是一个 To B 的产品,所以持续开发利好团队或企业端的功能特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有了 Teamspaces、也有了 Notion Projects。
现在的 Projects 模板有一个名为Sprint的敏捷项目管理特性,暂时还只能在特定的模板中生效,但之后必然会下放到一般的数据库之中。同时这个模板也算是 Notion 官方提供的一种「示范」,并非让你照搬照抄,起到的更多是激发好奇心、然后引导你进行尝试的一种手段。
在 Projects 模板的基础上,Notion 必然会加快第三方平台与自身数据库的直接联动效果,例如现在它已经允许接入 Gtihub 的 PR
我们还能够在数据库中直接预览 Figma 项目的图片,与以前 embed 的链接预览相比更加方便。
随着更多第三方应用的接入,Notion 的项目管理能力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还有更大可能是,在本文发出之时,Notion 就已经又上线了更多新的功能和用法,所以如果本文存在滞后性,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我想此处唯一的遗憾就是,Notion 迟迟还未开拓中国市场,对中文用户来说不仅是汉化界面有无的区别,整个国内的 Notion 生态环境用高情商的说法就是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本套栏目也将尽可能地探索,现阶段究竟都有哪些国内的平台应用、移动 App、浏览器插件或者相关资源能够更好地与 Notion 进行联动。
Notion 数据库的自动化(Automation)早已进入测试阶段,此前已经上线的与 Slack 的通知联动便是自动化全面铺开的前奏,最近上线的 Projects 更是直接在官网点明了这一特性,可见 Notion 已经充足地消化了收购 automate.io 所带来的技术资产。
它可以让 Notion 的数据库实现类似 IFTTT、Zapier 等自动化工具的效果,对国内用户来说,则可以是类似微软的 Power Automate,或者飞书多维表格的自动化应用。
所谓的自动化即是当数据库的标签字段满足一定条件(增、删、改等),数据库就会自动执行某项操作。
例如当截止日期临近,自动向团队成员发送提醒通知;当 Select 字段被标记为已提交,自动将该文档的负责人(Person 字段)划分给下一个员工;当 Checkbox 被勾选,自动将任务的完成时间写入日期字段(Date)之中。
特别是现在的Notion AI 已经支持了数据库,光是这个特性就能在后面的栏目中再写 2 万字,这里面的想象空间真的是巨大无比。
一个数据库就是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一个 AI 字段就是一组为生产流程高度定制的 Prompt(提示词),再结合自动化赋予的 Trigger(触发器),目前能让 AI 做到与文本和项目数据如此契合的产品恐怕只有 Notion 一家。
我已经能够想象 Automation 全面上线之后, Notion 的模板必将迎来新一波的爆发式增长,这一定是个商机。
在 Notion 已经具备用数据库结构化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或许可以再想象一个画面:使用数据库搭配 AI,自动地将不同字段的数据和文本进行组合渲染,然后输出成文章,再用 AI 将创作的文章「转码」为不同长度、不同风格、且适应不同平台的内容。
Ulysses 或者 MWeb 这类文本编辑器具备手动发布文章到其他平台的能力,但 Notion 或许可以更进一步,通过 API 接口与自动化功能,无人值守地将所有转码后的文章发布到 WordPress、Ghost、Medium,甚至是 Twitter 等站点。
如果将来 Notion 的中国本地化接入做得足够好的话,一键(或者自动)将文章发到微博、小红书、知乎、公众号、少数派等平台,似乎也是可以想象的画面。
如果有一天 Notion 的产品力能允许我们发起这样的想象,则必将成为另一个引爆付费的刺激点。
诚然这一步想起来似乎还挺遥远,因为商业模式与个人隐私安全亟待考量,但如今 AI 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我愿意用最大的脑洞来想象 Notion 未来可能的样子。
即便 Notion 继续遵循一贯的谨慎开发态度,我们至少能通过 AI 获得更加精准的搜索结果。有时候我们总记不起想要使用的那篇文档到底在哪,这个时候如果 AI 能从你的模糊描述中精确找到那篇文档,甚至还能根据你的「提示词」、以及你的文档内容,给到你更多的建议,这样的画面会不会很美好?
如果你愿意相信这样的未来,就意味着现在你用 Notion 记录的笔记越多,它就能存储越多与你有关的信息和数据。随着 AI 进一步发展,Notion 或将成为你真正的外置大脑。
前文的猜测有的概率较高,有的则更像是发挥想象力的脑补,但 Notion 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对它的所有想象似乎都很自然、没有违和感。Notion 让我这样一个毫无编程经验的一般群众,也能自由地幻想自己将来能够搭建出怎样怎样的个性化工具,这点实在是其他工具给不了的体验。
▍后记
我想当你读完全篇文章后,或许可以再回想起本文开头提出的关于 Notion 期望实现的 3 个愿景:
摆脱软件孤岛现状
在后 Office 时代创建更高效的知识生产工具
创造能够增强人类智力的工具
现在各位觉得,Notion 有朝一日能接近这三个目标、甚至是圆满地完成它们吗?这是三个难以量化的愿景,但我认为 Notion 执行的每一步计划,都在坚定地朝着产品创立之初所设定的终极目标前进着,这十年来从未有过动摇,每一步都让 Notion 离这个目标更靠近了一些。
最后,已经十年之久的发展历程实在很难让我为 Notion 作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对于我这样一名正准备售卖 Notion 付费栏目的作者来说,各位也更应该警惕我是利益相关的一方,「忠于自身需求、保有独立思考」是使用笔记和效率工具的重要一环。所以如果我有理解错误、或者表述错误的地方,还请不吝批评指正。
这样一款已然获得成功的产品,似乎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值得回味、值得反复观摩的地方,产品创始人的各种秘辛也会一下子变得有趣。只是我担心,这样是否会有一种从结果倒推原因的既视感,毕竟历史总是在被成功者书写,这一点就留待各位读者尽情评价了。
但我可以确定的是,Notion 所能赋予的想象力,远不止本文描摹的这么简单,它的发展历程才刚刚开始,以它的功能丰富度和自由度,就算现在即刻暂停开发,其他产品再花 3 年也不一定能够追得上。未来倘若有一天它能成为千亿市值的巨头,今天迈出的将只是它的小小一步而已。
所以我期盼,当你终于「渡过」那段较为艰难的新手磨合期后,能够真的去用 Notion 做点喜欢的东西,不论是平凡的日常、繁复的工作文档、亦或是项目管理、人生规划都好,Notion 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总能让你以相对便捷(无代码)的方式找到最具个性化的实现方法,或简或繁一切都可以由你定义。
当然如果你在探索 Notion 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或许本栏目能为你提供些许使用上的建议。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80474?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二一的笔记
责编:数字工具组
/更多热门文章/
关键词:
编注:本文为《NotionAllinOne:搭建高能效率系统》栏目的试读文章,全
缴费比例用人单位职工:单位14%,个人8%个体经济组织:单位12%,个人8%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夜宴》结局谁杀死了皇后?方面的知识都比较
23厦门国际银行二级资本债01发布发行公告
7月3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共有50位勇士光
原标题:“无畏金兰”再绽放,女篮精神耀赛场北京时间7月2日下午,女篮
车的折旧年限为几年,汽车的折旧年限残值率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
聊城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东阿大队发布情况通报称,目前,辅警史某
从G219国道西藏段最北端开始,“国道之行从雪山奔向大海”西藏段小分队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近
一年来,长城汽车旗下品牌开启多轮用户运营计划,如“哈弗XDOG带敢潮创
美元存款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协同下行也存在一定合理性,抑制企业与
直播吧7月4日讯在接受切尔西官网采访时,蓝军新帅波切蒂诺谈到了对切尔
1、疏水是表观接触角CA>90°C时的水。2、CA>150°C时称为超疏水锅炉中
hello,我是数字华夏网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世界物理顶尖科学家
盘插电脑没反应怎么办,u盘插入电脑无反应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不知道,
1、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50多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对毒品“宣战”,而美国的“毒”病反而
中泰股份(SZ300435,收盘价:14 54元)7月3日发布公告称,2023年7月20
中新网西宁7月3日电(祁绣娟祁增蓓)记者3日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
根据北京时间7月3号消息,英国接下来将会全国采用“水葬”的方式来代替
文 木须虫前不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职工不转发朋友圈被
金现代(300830)7月3日晚间公告,公司共同承建的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
1、“及时”的意思是正赶上时候或者不拖延、马上、立刻。2、“急时”一
几家欢喜几家忧。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中酒业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