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详情

“盲人看电影”、“狗都看哭了”,为什么短视频的电影营销越来越疯狂?

2023-08-24 14:47:16 来源:刺猬公社

越来越重,越来越不可回避的媒介变迁。

文|陈首丞 ‍‍‍‍‍


(相关资料图)

编|陈梅希

" 导演偷偷坐在角落,不停扭头看向观众,小心翼翼地观察大家的反应,紧张得双手紧握,直到看到全场笑声不断,他们才放下心来,露出笑容。"

" 女孩看电影时却眉头紧锁,频繁看手机,突然起身坐在一旁开始工作,原来成年人的世界,看一场完整的电影都是奢侈。"

" 电影结束后,影院变街舞现场,原来电影的隐藏彩蛋是观众,热烈的不是青春,是我们!"

这些看起来颇不自然、足以让观者皱眉的营销话术,似乎已经成为了短视频平台电影宣传的营销主流。片方们在营销手段上不断内卷、争奇斗艳,甚至出现了 " 特殊的盲人观众 " 和 " 狗都看哭了 " 的奇葩画面。

图源:抖音截图

短视频的特殊媒介,是营销方越来越 " 卷 " 的直接原因。一位从业者无奈地表示,想要在信息流的海洋中脱颖而出,有时候必须要用一些特殊的手段。

而电影营销之所以要在短视频里 " 卷生卷死 ",也是因为,短视频正在成为最重要的宣发渠道,业内人士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目前主流院线电影有大约 30% 的营销预算会投给抖音,这也是整个投放体系中最大的一块。

当然,短视频也给了片方足够的回报。仅仅是今年暑假,从《消失的她》到《孤注一掷》,30 亿级的票房,几乎都和片方在短视频平台成功制造出来的 " 流行 " 脱离不开关系。

即便如此,不同片方的短视频营销手段有高低之分,营销效果也有云泥之别。营销能否有用,有时候也不只在营销。

电影宣发,组团在短视频整活

短视频助力电影营销并非一个新鲜话题,有从业者回忆,多年前的《前任 3》是第一个成功案例。随着短视频平台愈来愈成为 " 国民 APP",中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整体突破 10 亿,片方在短视频平台的投入也就愈来愈重。

无论是片方,还是具体执行的营销策划,都乐于复制以往成功的营销案例。当《前任 3》凭借 reaction 哭泣营销大获成功席卷近 20 亿票房时,诸多类似的场景也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诞生。诸如女生穿婚纱看电影当场泪目,分手情侣看最后一场电影难掩悲伤等等屡见不鲜。

图源:抖音截图

甚至,哭泣营销也可以卷到狗身上。俄罗斯小众电影《忠犬帕尔玛》在国内上映时率先做出示范,此后中国翻拍版《忠犬八公》上映,狗狗集体看电影和满眼泪光的场景,也并不罕见。

时至今日,从观众的体感上看,短视频电影营销的花样正越来越多。

观众想要 " 笑点 ",片方就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坐在醒目位置狂笑不止,其癫狂程度巅峰周星驰或许都有所不及,目的就是为了极尽所能地告诉观众,我们这片很好笑。

观众想要 " 情怀 ",片方就极力给电影套上价值。电影刚结束,就有舞团整齐划一地在电影屏幕前开始热舞。让观众知道," 热烈的不是青春,是我们。" 据一位接近《热烈》营销团队的从业者透露,片方在全国各地请好了当地的舞团预埋在现场,有一部分收费,另一部分则免费。

至于片方早已形成套路化的 " 创作者苦心 " 营销,也在短视频的渠道上有全新的展示,譬如 " 导演回头看观众反映 ",在那条点赞上百万的视频当中,视频文案中体现导演苦心创作的部分,被明晃晃地标了黄。

图源:抖音截图

作者本人还亲身经历过一场直播映后营销,短短二十分钟内,片方请来的相关人员轮流上马,献唱、送礼、说段子一应俱全。映后表演桥段,恐怕比那部并不好笑的喜剧电影本身要好笑得多。

一个不可回避的底层逻辑是,相比于其他娱乐产品或者是消费品,电影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短时间内的 " 一锤子买卖 ",早在短视频成为营销主流前,就有类似 " 诈骗营销 " 的情况出现。再叠加上短视频作为媒介本身对 " 快 " 的追求,在短视频中的电影营销,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夸张化和奇观化。

看后的口碑和舆论且不论,谁能够脱颖而出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谁能把观众 " 勾引 " 进电影院,谁就已经先一步成功了。

事实上,上述有花式营销行为存在的电影,也并没有因为营销产生不好的结果。尽管有观众因为片方过火的行为在评论区留言 " 看到这营销我反而不想看了 ",但上百万的点赞还是证明了该宣传的成功。

电影营销段位榜:谁是青铜,谁是王者?

尽管被不少观众吐槽,但以结果来看," 整活 " 营销的成果并不弱。拥有众多奇葩营销行为的《茶啊二中》迄今已经获得了 3.69 亿票房,在多部大片夹击下,作为一个题材并不特别大众的动画电影已经相当不容易。

至于拥有特殊盲人观众的《长安三万里》和电影结束后演员们争相热舞的《热烈》,分别获得 17.69 亿票房和 8.8 亿票房,均是暑期档票房排名较高的头部玩家。

但如果给电影的短视频营销排一个段位榜,以上种种或许只能算是黄金段位,合格但并不出彩。从黄金段位扩散开来,还分别有投了钱也不一定有用的青铜,以及花小钱办大事的王者。

青铜段位,是传统营销的短视频方式的平移,即投放一批垂类电影自媒体账号,让大 V 们通过第三方的方式肯定电影当中的精彩之中,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这样做的合理之处,是垂类电影自媒体的粉丝画像比较精准,往往都是对电影感兴趣的人群,投放用户精准的大 V,理论上更容易带来转化,且能够达成较为正向的宣传效果。

但坏处是,这对电影整体的质量要求并不低,相比起一个亮点就能撬动全局的可能性,基于对大 V 信任才下单的观众往往会对电影质量有起码的要求,盲目接质量并不好的电影商单会消耗用户的信任,这也就让有长远商业规划的大 V 们在面对此类投放时慎之又慎。

" 翻车 " 广告,时常发生

一位头部大号文案编辑就曾告诉刺猬公社,当时接到过一部院线电影的投放,但因为 " 片子太烂了,吹无可吹 " 而拒绝了。这也就意味着,当电影质量素质不佳时,可能会面临投了也没用,甚至投无可投的局面。

不过,投放短视频大 V 仍然是院线电影的营销的必备手段之一。目前,抖音本地生活和短视频内容的整合,也让片方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大 V 们带票的效果,这或许会给该行业走向精细化提供更多可量化的技术手段。

至于真正的王者级别营销,其实是花小钱办大事、以点带面级别的营销,在今年暑期档最佳的例子,就是点映票房即破 5 亿,如今票房过 30 亿,预测票房已然达到 38.46 亿的《孤注一掷》。

相比以上两种,《孤注一掷》的营销并不 " 奇葩 ",片方没有做大规模的 "reaction 营销 ",在影片宣传前期仅仅是放出一些常规的物料宣传等等,但最终却形成了整个抖音都在模仿王传君 " 摆手拜佛 " 的流行时刻。

一位电影行业分析师向刺猬公社表示,这种营销策划的水平显然是很高明的,物料的放出有精心的设计,王传君的动作非常易于学习,一批小的付费投放最终带来了大规模的免费模仿,造就了《孤注一掷》的抖音时刻。

同时,他也表示,《孤注一掷》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也与中国互联网上流行已久的 " 嘎腰子 " 传闻有关,都市奇闻奠定了热度基础,短视频则成了热度的放大器。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自从上映以来,《孤注一掷》已经连续四周登顶 " 抖音电影榜 " 热度第一。毫无疑问,在(即将)走上今年暑期档冠军的道路上,抖音是《孤注一掷》最大的功臣。

注意力的争夺战

电影营销,未必要全部跟电影本身的内容做关联。这或许是今年暑期档的短视频宣发,带给片方或相关策划的最大启示。

譬如,电影《封神第一部》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票房低迷后,开始顺应用户喜好,玩起了 " 商务殷语 " 的梗,以及在抖音新晋顶流 " 一笑倾城 " 和 " 秀才 " 火爆之时,将影片中的人物赋予相关的场景,并套入其中。

这种宣传手段看似没有直接带来电影内容的介绍,似乎并不能让观众产生想看的欲望。但背后隐藏的逻辑却是,在短视频浩如烟海的信息当中,一次视频的触发是不能带动销量的。重复的触达,才有可能带来更多转化。

而这样的非电影娱乐性内容,却可以将用户打上感兴趣的标签,在第一条视频的停留后,可能会持续刷到相关的电影物料,促成交易。这也就意味着,对片方来说,任何能给电影带来注意力的内容都是有效的,当它们综合起来时,将形成一套内容体系,为观众提供一切需要的信息。

在抖音和快手这样的平台,还有带货直播间和短视频内容做补充。《封神第一部》开售票房不佳时,就有不少自来水自发地为导演乌尔善及其团队做建议," 快去 xxx 直播间,他们那流量大。"

对注意力的争夺不仅发生在短视频平台内部,也正发生在不同媒介、不同公司甚至是不同的娱乐形式之间。

一位从业者向刺猬公社表示,一部电影的营销预算和制作成本的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新增短视频渠道的投入而增加预算。这也就意味着,片方原本要花在微博等传统互联网平台的预算,被抖音等新兴互联网平台抢走了。

同时,他也透露,在电影宣发的牌桌上,目前只站着抖音。因为许多片方都和抖音签订了相关协议,如果被发现和其他平台合作,就有可能被限流。由于抖音本身流量池巨大,同时也能给片方带来不小的回报,不少片方都接受了这一要求。

"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 一位营销从业者如此感叹道," 我父母那个年代看电影的 时候,只要电影院门口贴张海报就够了,这是最大的宣传。后面微信公众号文章和微博热搜,再然后,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短视频上了。片方也把宣发最大的一块蛋糕给抖音了。"

往更深处说开去,电影也仅仅是娱乐方式的一种。

用户不仅可以用一部电影替代另一部电影,甚至可以用另一种娱乐形式去替代所有电影。正如任天堂总裁古川俊太郎所说," 我们娱乐行业并不是有固定的市场,每年往那里投东西就能卖出去。" 人们可以轻易找到任何其他娱乐方式来替代游戏,正如人们也可以找到其他娱乐方式来替代电影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营销的存在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也更反映了片方的 " 焦虑 "。这种焦虑就好像 " 别人家小孩都去补课,你家小孩要不要补 " 一样,当众多娱乐形式共同存在于浩如烟海、多如牛毛的信息宇宙中,争夺消费者注意力的焦虑会不停涌来,像鞭子不停抽打陀螺。

" 它(电影营销)不去出点神奇的东西,怎么能够打得败这些新东西?"

关键词:

上一篇:牙医年薪过百万,3年营收超12亿,这家高端口腔连锁诊所冲刺IPO
下一篇:最后一页